空间与环境对动物生理与行为的影响:以螯虾为例克氏原螯虾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成虾及幼虾群体中均能形成线性的等级序列关系,该虾生性好斗,在竞争食物或洞穴等关键资源时会出现恃强凌弱的现象,甚至出现同类相食的现象,幼虾再生能力强,受损的附肢能通过蜕皮重生,但新生的附肢比原先的短小,但在附肢受损新生的过程中,体质量增长率极显著大于未受损的螯虾。
同龄的相同动物种群内,个体的体重也有所差异,动物种内对食物、空间位置、性伴侣或其他资源的竞争引起的资源不均衡分布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空间是一种动物生存的必需资源,是动物自己或者其所在的群体生活、生存的依托,是动物获取食物、满足其自身的能量需求以及躲避侵害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动物求偶、交配、繁育等其他行为发生的重要场所。
1、蜥蜴宠物为什么有人养蜥蜴当宠物?对新奇的追求。近日,美国儿科学会发表研究报告,提醒家长不要让幼儿饲养刺猬、仓鼠、鸡、蜥蜴、乌龟等“非常规”宠物,因为这些动物会给5岁以下的孩子带来更大的风险。专家指出,当刺猬刺穿人的皮肤时,它会传播一种细菌,这种细菌会导致发烧、胃痛和皮疹。大约11%感染沙门氏菌的儿童被认为是通过接触蜥蜴、乌龟或其他爬行动物而感染的。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专家约瑟夫·博奇尼(JosephBocchini)表示,他最近接收了一名感染沙门氏菌的婴儿,因为家中饲养的蜥蜴被允许在房子周围爬行,住院四周后才康复。今年6月,美国多个州有数百人感染,至少一人死亡,罪魁祸首是沙门氏菌,研究报告指出,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他们经常有吮吸手指的习惯,这使他们更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