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级别具体介绍

公安部网安局,近日部署开展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基于网络覆盖范围广、传播方式自由,网络谣言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大,谣言的传播不仅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网上活动,败坏了网络的信誉,甚至危害到现实社会,成为引发社会振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

等保基于网安法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级别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级,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五级防护水平一级最低,五级最高。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级别具体介绍?1、第一级(自主保护级),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2、第二级(指导保护级),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3、第三级(监督保护级),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4、第四级(强制保护级),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5、第五级(专控保护级),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等保基于网安法2、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什么区别

你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在中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存在的一种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在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广义上为涉及到该工作的标准、产品、系统、信息等均依据等级保护思想的安全工作;狭义上一般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2019年5月13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1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等保2.0的一个变化就是标准名称的变化,即由“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更名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所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都是指等级保护,两者是不同时期对等级保护的不同称谓,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名称变化,相比等保1.0,等保2.0还有其他方面的变化,比如对象范围扩大,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也列入标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