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大將呂蒙用他的人生踐行瞭“好學不怕晚”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就說明很難判斷一位武將其本領以及才華,尤其是在三國時期,湧現瞭無數絕世猛將的情況之下,局勢就更加復雜,可是呂蒙絕對是堪稱三國中後期,東吳能力最強的一員武將,並且他也是東吳第三任大都督。那麼這位吳下阿蒙他到底有何功績,能夠擔當如此重要的評價?
呂蒙出生於今天的安徽阜陽,自小傢中貧困,16歲的時候投奔瞭姐夫鄧當。當時呂蒙的姐夫是孫策帳下的一員軍官,呂蒙也順利的加入到瞭東吳派系之中。由於呂蒙少年時期,心性活潑、作戰勇敢。交戰的時候總是沖在前鋒,這種勇猛果敢的作風,也得到瞭孫策的賞識,沒過兩年呂蒙就成為瞭孫策身邊的紅人。孫策遇刺之後,整個東吳沒有一個主心骨,這時孫權繼位。
此後呂蒙一直擔任大將軍,赤壁之戰中呂蒙出現次數不多,但也起到瞭不小的作用。其實在東吳的發展歷史過程中很少對外主動進攻,可是在赤壁之戰當中,他們遭遇到瞭曹操80萬大軍的進攻,好在周瑜和諸葛亮等人成功破解瞭曹魏的野心此後三分天下。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魯肅接替為東吳第二任大都督。當時呂蒙也隻是一個普通的虎將,雖說他和孫權關系不錯,但是東吳其他大臣都稱呂蒙隻是勇猛,而不懂得變化。
結果就誕生瞭非常著名的“吳下阿蒙”這句成語,呂蒙後期發奮讀書,閱讀瞭春秋左傳和上古時期有名的兵書。在今後的作戰指揮之上,又使得他如虎添翼。魯肅之後整個東吳需要推舉出一個合格,並且有威望有能力的第三任都督,此時呂蒙當仁不讓的成為東吳實際兵權的掌控者,這一年也是呂蒙40歲。公元217年,蜀漢派遣關羽駐紮於荊州,企圖南下進攻東吳。
此時呂蒙敏銳的察覺到瞭蜀漢方面的意圖,報告孫權之後統率10萬雄兵暗中聯合曹操,使得關羽敗走麥城。荊州重新回到東吳的管轄。從小說來看蜀漢是正統代表,關羽去世讓大傢很難過,但是從歷史或者是各自為戰的角度來說,呂蒙這一招不僅極大的削弱瞭劉備的力量,同時將荊州、益州奪回,讓東吳的實力變得強勁不少。而後呂蒙又做瞭很多周密的部署,他在長江以南的地方佈置瞭約3萬人的水軍,以提防劉備從上遊順勢而攻,靠近漢中一帶的地方,部署瞭詳實的防禦力量,以防曹操從北向南進攻東吳,解決瞭南北之禍後,東吳也有瞭發展空間。三國時期,魏國治下的平民可能生活環境最安穩,但若論生活條件的話,還是東吳百姓最富庶。
呂蒙又在大都督的位置上工作瞭接近三年,平穩過渡給瞭陸遜,呂蒙的一生是伴隨著東吳起起伏伏。少年時期跟隨孫策南征北戰,舊主遇害之後,依舊忠心於東吳輔佐孫權為王,慢慢的成長合格的軍事指揮傢。此後又擊敗蜀漢關羽將荊州奪回,徹底鞏固瞭東吳三分於天下之中的局面。呂蒙的性格同樣也是好交友、不拘小節,比如甘寧就是呂蒙挖掘並培養的。
呂蒙也能積極聽取他人意見。按說彼時的呂蒙已經是東吳手握重權的一員將領,他不需要再聽從別人的意見,但是從長遠以及大的方向來看,呂蒙知道如果想要再有所作為的話,一定要提升自己文學水平,於是才有瞭後來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小編認為,呂蒙就是東吳時期排名第一的猛將,他在後期學習瞭文化兵法上面的知識,已經堪稱全方位無缺點瞭。
此後在合肥之戰當中,呂蒙率領3000騎兵,冒死救出孫權其忠心程度可見一斑。總而言之呂蒙一生都在為東吳效力,對內勤勤懇懇,對待敵人時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將其毫不留情擊潰,從關羽手中奪取荊州並且擊敗這位絕世猛將,就足以說明呂蒙他的實力到底有多深!並為東吳南北建立詳細的防禦體系,也讓呂蒙的作用又被拔高很多,雖說陸遜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將領。那是他在很多時候並沒有武將那種彪悍的氣質震不住場面。
可能現在很多演藝小說以及文學載體,刻意的淡化瞭東吳以及呂蒙的正面形象,因此他的生平事跡並沒有很多人知曉,但是呂蒙絕對是三國時期能夠排得上號的一員猛將,雖說偏安一隅的東吳沒有經過太大的戰事困擾。但是呂蒙和曹魏、蜀漢等將領都有交手的過程,從戰績來看也是勝多輸少,這就是呂蒙傲立於三國之中不敗最大的幾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这篇有关于吳國大將呂蒙用他的人生踐行瞭“好學不怕晚”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本站网址:http://www.wangkeguan.com (转载请保留)。
- 吳國大將呂蒙用他的人生踐行瞭“好學不
- 八爺黨為什麼要扶持弘時來推翻雍正?原因是什麼
- 西漢理財專傢桑弘羊,最後卻被牽扯導致被殺
- 慶恭皇貴妃是什麼身份?受盡榮寵26年,成乾隆後宮
- “杯酒釋兵權”酒局上的那些武將的
- 雍正最聰明的兒子,弘晝靠裝瘋賣傻保全一世平安
- 張遼為什麼沒有被罵三姓或者五姓傢奴?原因是什
- 獨孤伽羅有多受寵?死後皇帝親自為她送葬
- 楊堅是怎麼守住隋朝的江山的?原因是什麼
- 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之一的唐儉:當過俘虜且晚年
- 馬皇後病重時為何拒不吃藥?朱元璋此時在做什
- 孝莊文皇後一生輔佐兩位皇帝,死後為何不能與丈
- 宋度宗趙禥是怎麼死的?曾一晚召30位妃子
- 慕容恪:十六國第一名將,他最後什麼結局?